一聲和議黯雲收
萬里河山返帝州
也識天驕詩善戰
那知麟鳳有良籌
痛心漢土三千日
孤憤楚囚五十秋
從此南冠欣脫卻
殘年儘可付閒鷗
──《前鋒》第1期創刊號(光復紀念號),1945年10月25日§作者簡介§
林茂生(1887-1947),字耕南,屏東東港人。東京帝國大學東方哲學科畢業。留學東京期間,曾擔任首屆「高砂青年會」會長,後易名為「東京台灣青年會」,是後來林獻堂、蔡惠如等人在東京推行台灣民族青年運動的前驅。
返台後,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活動,開課講習西洋史。由於才識極高,1927年被日本當局遴選為「在外研究員」,赴哥倫比亞大學杜威、門羅兩教授門下,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,1930年返台,1931年任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教授。
光復後,林茂生舉家遷移台北,擔任台灣大學先修班主任,同時也被范壽康組成的教員甄選會委員會所網羅。戰後的林茂生處處顯露出對新政府極高的期待,欲有一番作為。他與友人創辦《民報》、《前鋒》等報刊,勇於揭露政治與社會的黑暗面。不料這卻也造成他在二二八事件後被捕的重要肇因。事件爆發後,有人勸他走避,林茂生卻回答:「他們知道我林茂生沒有做什麼,能對我怎樣呢?」卻在3月10日被強行帶走,自此一去不返。一代台籍菁英被如此輕易地扼殺,當年的苛政猛於虎,可見一斑。本詩為林茂生作於1945年光復初期,詩中寫道:「從此南冠欣脫卻,殘年儘可付閒鷗。」對比林茂生後來受難的下場,令人不勝唏噓。